癫痫
病因
癫痫
症状
癫痫
危害
癫痫
治疗
癫痫
诊断
癫痫
护理
癫痫理疗!从辅助治疗到神经调控的突破!经颅磁刺激如何重塑脑电网络?
文章来源: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发布时间:2025-10-14
一、癫痫治疗的传统困境与新方向
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引发的慢性脑病,全球约5000万人受其影响。传统治疗以抗癫痫药物为主,但约30%的患者存在耐药性,即药物无法有效控制发作。此外,长期用药可能引发认知障碍、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。近年来,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(如经颅磁刺激,TMS)成为辅助治疗的新方向,其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,为耐药性癫痫患者提供了新选择。
二、经颅磁刺激(TMS)的作用原理
磁场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
TMS通过线圈产生快速变化的脉冲磁场,穿透颅骨后诱导大脑皮层神经元产生感应电流,从而调节其兴奋性。
高频刺激(>5Hz):增强神经元兴奋性,适用于抑郁等低兴奋状态疾病。
低频刺激(≤1Hz):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,是癫痫治疗的主要模式。
针对癫痫的靶向调节
癫痫发作常源于特定脑区(如颞叶、额叶)的神经元过度同步化放电。TMS可通过精准定位致痫灶,降低其兴奋性,阻断异常放电的传播。例如,针对颞叶内侧癫痫,低频TMS可抑制海马区神经元的异常放电,减少发作频率。
三、临床效果与适用人群
疗效数据
一项纳入200例耐药性局灶性癫痫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,每周5次、持续6周的低频TMS治疗,可使42%的患者发作频率降低≥50%,15%的患者实现完全无发作。
儿童患者的响应率略高(约50%),可能与儿童大脑可塑性更强有关。
适用人群
药物控制不佳的局灶性癫痫患者(尤其是颞叶癫痫)。
儿童及青少年患者(需评估颅骨厚度,避免磁场能量衰减)。
无法耐受手术风险的全面性发作患者。
禁忌症
颅内金属植入物(如动脉瘤夹、深部脑刺激电极)。
癫痫持续状态或频繁簇状发作(需先控制急性症状)。
四、治疗流程与注意事项
治疗前评估
脑电图(EEG)定位致痫灶。
头颅MRI排除结构性病变(如肿瘤、血管畸形)。
治疗参数
刺激频率:0.5-1Hz(低频)。
刺激强度:80%-120%运动阈值(即引发手指轻微抽动的最小强度)。
疗程:每周3-5次,持续4-6周,后续可改为维持治疗(每周1-2次)。
副作用管理
常见:治疗局部头痛(约20%患者),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缓解。
罕见:诱发癫痫发作(<1%),多见于刺激强度过高或致痫灶定位错误时。
专家观点:
“TMS为耐药性癫痫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、可重复的辅助治疗手段,但其疗效存在个体差异,需结合脑电图监测动态调整参数。”——北京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
推荐医生
便民服务
预约挂号
来院导航
就医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