癫痫
病因
癫痫
症状
癫痫
危害
癫痫
治疗
癫痫
诊断
癫痫
护理
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科普:癫痫共患病!被忽视的“隐形杀手”!
文章来源: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发布时间:2025-08-18
一、癫痫共患病的“真面目”
癫痫并非简单的“抽搐发作”,而是一种由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。约50%的癫痫患者同时患有至少一种其他疾病,这些与癫痫共存的疾病被称为“癫痫共患病”。它们可能是神经精神疾病(如偏头痛、焦虑障碍、睡眠障碍),也可能是躯体疾病(如高血压、哮喘、骨质疏松)。共患病不仅会加重癫痫的治疗难度,还会显著提升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。例如,癫痫患者共患焦虑障碍的比例高达30%,而焦虑会降低抗癫痫药物的疗效,形成“癫痫发作-焦虑加重-药物抵抗”的恶性循环。
二、共患病的“连锁反应”
神经精神共病:偏头痛与癫痫共享遗传易感性,约20%的癫痫患者同时患有偏头痛;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,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、兴趣丧失甚至自杀倾向。
代谢与内分泌共病: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(如丙戊酸钠)可能导致体重增加、胰岛素抵抗,增加糖尿病风险;部分药物(如苯妥英钠)会干扰维生素D代谢,引发骨质疏松。
睡眠共病:约56%的癫痫患者存在睡眠障碍,包括失眠、睡眠呼吸暂停和发作性睡病,而睡眠不足又会降低癫痫发作阈值。
三、科学破局:多维度综合管理
精准诊断:通过脑电图、核磁共振排除脑部结构性病变,结合心理量表(如PHQ-9抑郁量表、GAD-7焦虑量表)筛查共病。
药物优化:优先选择兼具抗癫痫和稳定情绪作用的药物。例如,拉莫三嗪可减少癫痫发作频率,同时改善抑郁症状;托吡酯既能抗癫痫,又能预防偏头痛。
心理干预:定期进行认知行为疗法(CBT),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,降低“病耻感”。一项研究显示,CBT可使癫痫患者抑郁症状缓解率提高40%。
生活方式调整: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、饮酒;通过冥想、瑜伽缓解压力;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,预防骨质疏松。
四、案例启示
一名32岁男性癫痫患者,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后出现注意力下降和情绪暴躁,经心理评估确诊为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。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为左乙拉西坦(对认知影响较小),并联合行为训练(如时间管理技巧),3个月后患者癫痫控制率提升40%,工作效率显著改善。
推荐医生
便民服务
预约挂号
来院导航
就医指南